2011年7月14日

2.3-1 色彩與情緒

不同的色彩對於人類的情緒會有各種面向的不同影響,這可說是老生常談了。

而對於設計師來說掌握色彩的相關知識在設計方面是一種基礎的能力,因為不論設計師創造出了什麼樣的事物,它們一定都具有~「色彩」。

這個章節的文章就要進一步來分析其中的How & Why。

首先我們來談談關於色彩對於人們內心的情緒會造成何種影響。




1. 色相與情緒的波動。

不同色相的顏色頃向於對我們的情緒造成不同型態的「趨向」。

當談論到這個主題時,我們常常將顏色簡單區分為所謂的「暖色系」「冷色系」來說明,兩者的分別就如同下面的色輪所示~





























而暖色系的顏色頃向於"鼓動"人們的情緒,冷色系的顏色頃向於"緩和"人們的情緒。

用另一種方式來說,暖色系讓情緒"緊繃",冷色系讓情緒"放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緊繃」的情緒並不必然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

例如說~「興奮」與「恐懼」都是所謂緊繃的情緒,色彩對於情緒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必須依據其他眾多客觀條件來決定,不可一概而論。

利用色彩來鼓動人們的情緒最典型的極端案例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揭竿起義時的旗幟所採用的顏色~「紅色」~最極端的暖色系色相。




































而下面的案例中會議室圓桌中央那一圈藍色裝飾物則是為了緩和人們的情緒而存在,畢竟在太過於意氣用事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往往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2.  明度與情緒的正反。

當我們改變一個特定顏色的明度時,這個顏色對於情緒的影響也會朝向不同的方向而發展。

假設我們將某一顏色做明度上的改變時,提高明度會將情緒往正面的情緒方向發展,而降低明度會讓情緒往負面的情緒方向發展。

例如下圖中情緒的改變~


















請注意,這是將某一顏色的色相、彩度固定的情況下只對於明度做出變化,然後比較變化前後的結果而言的。

如果我們任意取兩個原本就不相干的顏色來比較明度高低,這個說法並不見得總是成立的!

在下面的案例中我們只對於明度做出更改,然後比較兩者在情緒上哪一個比較「正面」。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左側圖中的情緒比右側還要更加「正面」吧?


3.  彩度與情緒的多寡。

當一個顏色的彩度變化時,這個顏色對於我們情緒的影響力多寡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由於在色彩理論上「彩度」指的就是色相的多寡程度,某個色相對於情緒的影響力大小當然是隨著色相的多寡程度~也就是「彩度」~而變化的。

因此當一個特定顏色的彩度提高時,對於情緒的影響力也提高,而彩度降低時影響力也降低。

下面的示範中左側的案例對於我們的情緒影響比較明顯,而右側比較不明顯,沒錯吧?






















但是請注意,若一個顏色的彩度降到最低的無彩色時,這個灰階仍然會影響情緒~因為仍然存在著「明度」!

換句話說,只要顏色存在,它對於情緒的影響就會存在,除非「顏色」不存在!(透明?)


下面案例中是設計師藉由高彩度的顏色盡可能讓課堂上的學生「活著」(相對於那些已經睡死了的學生而言...),這個設計上的意圖在照片中表現的相當的明顯。















































在枯燥乏味讓人情緒麻痺的都市叢林中利用高彩度的色彩試圖"喚醒"人們的情緒變化則是下面的案例中設計師的意圖。
























也許有些讀者有看過類似下面這種將某些顏色貼上代表某種特定情緒的標籤的說明吧?

























這種過度簡化的解釋實際上相當的不客觀而且在真實世界中也往往落的碰壁的下場。

一個顏色會將我們的情緒導向何方,除了透過「顏色」本身之外,也會有其他例如顏色的意涵、在某個文化中的象徵、個人的解讀不同而不同,並非能夠像上述的簡單武斷式的解釋那麼單純的。

例如上圖中將紅色貼上「Angry」的情緒標籤,但是實際上紅色也具有例如「力量」、「正義」的象徵,而這樣的情緒當然是與「Angry」完全顛倒的。

一個顏色在情緒上的影響必須從綜合的角度來評量,而那些過度簡化的解讀常常是站不住腳的!



0 回應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