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2.3-6 色彩與族群文化的符號象徵

首先要解說一下關於這裡所提到的「族群」一詞的含意~這裡所說的「族群」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一群人,並不限定於不同種族所構成的族群。

換言之,周杰倫的粉絲是一個「族群」,課堂上的同學也是一個「族群」,美國人也是一個「族群」,甚至地球上的全部人類也可視為一個「族群」。

而「符號」又是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符號」是一般文化社會學家慣用的專業術語,他們口中的「符號」就是指「象徵意涵」的意思。

例如說~「夕陽」是「浪漫」的"符號",也就是說夕陽"象徵"了浪漫,也可以說人們把「夕陽」這東西貼上了「浪漫」的"符號"。

簡單來說就是關於不同事物之間的一種聯想。

而當然人們把色彩這東西也貼上了各式各樣的符號,不一而足。

由於不同的族群把一個相同的色彩貼上了許多各自不同的符號,導致於相同的顏色卻對於不同的族群帶來各不相同的聯想。


假設我們舉出「橘色」這個顏色來說~



















在美國人眼裡也許會聯想到「南瓜」(萬聖節的緣故),


















在摩托車迷眼中卻讓他們聯想到「哈雷」這個機車廠牌(Harley-Davidson),


















在法國人眼中卻是聯想到某一家叫做ORANGE的當地電信公司(想不到吧!),


















在體育運動迷眼中卻聯想到「籃球」,

















對於設計師來說,在設計中所使用的顏色所帶來的聯想如果難以預測,這個狀況對於這個設計來說是相當危險的。

畢竟如果設計師無法適當的預測一個設計所會帶來的反應是什麼,這個設計要如何達到預定的目標呢?

但是如果我們將一個顏色所作用的目標族群加以縮小範圍的話,這個結果卻也可以達到某種程度的可預測性。

例如說假設我們將目標族群限定在「日本人」這個範圍之內,那麼我們確實可以適當的預測出「粉紅色」這個顏色將會給他們帶來的象徵意涵就是~「櫻花」。
















而如果將範圍限定在「跑車迷」這個族群之內,設計師也可以適當的預測出「紅色」這個顏色的象徵意涵就是~「法拉利」了。
















一般來說,當一個設計的作用目標族群限定於某個比較小的族群身上時,某個顏色的「符號」意涵大致上是可預測的。

也許是根據設計師腦袋中既有的知識,也許是透過一些針對這個族群文化的簡單研究結果所得知的。

但是一旦這個設計所作用的目標群眾範圍擴大到某個程度之上時,這時結果就漸漸的變得難以預測了。

例如說以「紅色」這個顏色來舉例的話,在中國人眼中是一個帶有相當正面含意的顏色~


























但是一旦將作用對象轉換到荷蘭人之上,卻變成相當負面含意的紅燈區(當地色情產業)的代表性顏色~
























從結果來看的話,當一個設計的目標族群只限定在比較小的範圍時,這時設計師比較傾向於經由對目標族群的文化做出研究與理解後,選擇某些能夠符合設計目標的色彩來運用。

但是一旦設計的目標族群範圍擴大到某個程度以上時,這時設計師往往會採取比較"保守"的顏色來使用,這是由於若想對這個大範圍的族群做出個別的研究某種程度來說根本辦不到...。


在一般性消費產品上,尤其是那些行銷全球、遍及各地的普遍性商品來說,最常見的色彩就是~「黑色」、「灰色」、「白色」(灰階、無彩色)。





















雖然灰階仍然有明度上的差異,但是至少不會有因為色相的不同導致在不同族群身上產生設計師所不希望的那些不當聯想。

這樣的色彩運用策略雖然也許犧牲了某些利用特定顏色創造特定效果的機會,但是也同時避免了因為在特定族群身上發生不當聯想的風險。


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知道何時可以利用大膽的策略讓一個設計準確擊中目標,而何時又應該採取保守策略來明哲保身,是一個設計師需要好好思考的重要問題。



4 則留言 :

  1. 要怎样才能了解目标族群的文化进而得出合理的色彩选择呢?
    即对目标族群的调查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
    这点比较迷茫。。。

    回覆刪除
  2. Re: cat.z.dreamer <6883123226414326775>

    主要當然是透過觀察與研究或一些簡單的統計過程,不論是設計師個人的努力或是學術圈已累積出來的現成知識都是途徑。

    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面對一些不熟悉的狀況時,必然要花費一些心力去做"功課",然後才有辦法繼續下去,除非這些知識是設計師"早就知道"的東西。

    在很多時候當面對一些設計個案時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這些事前的研究,所以另一篇文章~http://onemanshowdesigninstitute.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15.html

    才會提到設計師必須在平常時候就要盡量去累積這些「未來可能派上用場的知識」。

    譬如說大部分少數民族與原住民(化外之民?)在色彩方面的偏好通常都是一些相當鮮艷的顏色,這就是平日的觀察所得出的心得。

    如果當設計作用對象剛好就是這些族群,那麼像這樣的「我早就知道的知識」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總而言之,設計師實際上也是一個業餘的文化社會學家。

    盡量去「觀察」、「理解」這個世界就沒錯了!

    回覆刪除
  3. it's true~
    个人觉得设计师,漫画家之类的,除了要精于专业知识,对这大千世界一定要啥都懂点,争做百科全书。。。
    正在慢慢积累^-^~

    回覆刪除
  4. Re: cat.z.dreamer <3916710232225559835>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設計師確實就是~「臭皮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