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化」?
這可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是為了讓這篇文章繼續下去,還是不得不回答。
以我個人的方式來說得話,我大概會說所謂的「文化」就是指一個特定族群內部所共有的一些例如~思想、價值觀、認同標準、慣例、遊戲規則之類的東西吧。
這兒所說的文化是指廣義上來說的那種「文化」,凡是一個具有內部共通性的團體或是組織都算在內,並不是單單指個別種族的文化而已。
換句話說,某個明星的粉絲之間存在著他們所共有的文化,足球迷之間也有他們自己的文化,某個廠牌的車迷當然也有他們獨自的文化,甚至一個家族內部也會有不同於他者的文化,「文化」幾乎無所不在。
要理解一個族群內部的文化常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對於那些位於此圈子之外的"局外人"來說更是如此。
即使是此文化圈子內部的人也往往說不清他們自己的文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即使如此,一個特定族群所擁有的文化還是能夠藉由一些觀察與研究之類的田野調查來試圖釐清。
在許多的設計領域中常常會提到諸如~「使用者調查」、「消費者研究」、「市場分析」之類的概念,這些步驟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在試著去搞清楚這個族群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一般的大型企業中通常也會設立一些專門進行這種文化研究與分析的內部單位,這個用意相當的明顯~「這些文化與商業利益有關聯性」。
企業要能夠順利推銷自家的產品或服務,對於這些目標族群的腦袋中到底在想什麼當然要有深入的理解。
設計也同樣是如此。
一個特定的設計要能夠被認同與接受,那我們勢必要對於這個設計所面對的目標族群的文化有相當程度的理解才辦得到。
一個汽車設計師對於這個市場中的消費族群的文化必須有深入的理解。
一個豪宅建築設計師對於有錢人圈子中的特有文化必須有深入瞭解才是。
一個消費產品設計師對於這些消費者的內部文化也一樣要有某種程度的理解。
這些東西都是一個設計師進行一項設計時重要的參考資料,因為它們往往指出了一條道路、一個暗示、一個方向。
讓我們試著以「汽車」這個圈子來做一些假設性的案例說明好了~
假設我們現在是一個汽車設計師(也許你就是!),假設我們現在要開發一部跑車。
也許我們會設計出了一部引擎室隔音相當良好的車,不過問題就出在這裡.......。
因為在那些死忠跑車迷的價值觀之中,引擎運作所發出的那些聲音被視為「天籟」,而不是「噪音」!
套一句某漫畫中的台詞就是~「......聽不到引擎的聲音我會緊張.......。」
如果現在針對有錢人為對象設計一輛奢華房車,那麼這些「天籟」卻又成了他們眼中的「噪音」,而這些「噪音」在有錢人眼中被視為是廉價國民車的象徵。
同樣的引擎聲響卻被不同的族群根據自身的文化價值觀做出完全相反的價值判斷,這很奇怪嗎?
瞭解這些車迷文化的人會認為這根本是廢話,這麼理所當然的東西還需要說明嗎!?
理論上來說確實不會出現對於這些車迷各自的文化如此外行的汽車設計師才是,否則這些汽車設計師恐怕也很難被認同是一個汽車設計師.........。(實際上這種汽車設計師是確實存在的......)
再試著舉出「音樂」為案例來說明文化對於設計的重要性好了。
音樂圈子中的人士當然也存在著他們各自不同的文化觀點。
譬如說以演奏樂器為工作或興趣的樂手來說,他們對於一個樂器應該是什麼模樣這個問題懷抱著一些類似於.........「歷史情懷」之類的強烈執著。
在這樣的文化觀點之下,像下圖中的這種"另類的"樂器設計是幾乎很難被接受的!
但是對於那些以"製作"音樂為主的作曲家、製作人來說,對於各種高科技玩具的接受度卻又出奇的高。
即使一樣是音樂圈中的人士,樂手有屬於樂手自己的文化,而音樂製作人也有屬於音樂製作人的文化。
像這種因為對於特定族群文化的不瞭解而做出失敗的設計案例在工業設計的領域可說是相當常見。
終歸到底還是老話一句~「設計師沒有辦法設計他不懂的東西!」
儘管設計師在進行一項設計之前常常利用前述的一些調查研究來幫助釐清一些問題,但是這樣的臨時抱佛腳型態的研究在成效方面往往是有限的。
對於族群文化的研究主要還是必須依據平日的觀察一點一滴累積起來,何況「文化」這東西是會隨著時間不斷演變的。
為什麼我會在這裡以「汽車」與「音樂」來做出舉例說明呢?
因為這些領域原本就是我個人的興趣,要追蹤解讀出這些族群的文化對我個人來說是易如反掌,只能算是我的個人常識。
解讀文化的管道除了典型的電視、報章雜誌之外,在網路時代的各種論壇更是一大幫助。
尤其是專業性質的論壇原本就是一群抱持著類似價值觀、興趣的人們所組成的,在觀察著這個群體的言行舉止之間慢慢的就能累積出對於他們所抱持的思想、內部文化的瞭解。
以結論來說,設計師也可說是半個業餘的社會文化觀察家、半個文化學者。
要做出像樣的設計,對於特定族群文化的理解是相當必要的!
請大家各自努力吧!
说的非常好,設計師沒有辦法設計他不懂的東西
回覆刪除每天一读~太谢谢博主了!尽力做一个观察者。
回覆刪除其实这是与修养有关系的
回覆刪除理解在前,设计在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