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段時間之前寫了 這篇 標題相同的舊文,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思想本身也起了些許變化,因此有必要再附加上這篇文章作進一步的補充或修正。
所謂「設計的基礎」指的到底是何物?
這個問題極端的重要,尤其對於學習設計來說更是如此,因這些東西不就是我們所必須學習的目標對象嗎?
我在這裡把這個基本問題定位於~「要做出一個設計,設計師本身必須擁有哪些東西才辦得到?」
如果把各種不同型態的答案作一個歸納分類的話,大致上可以說是「思想」與「知識」這兩種類型的東西吧。
畫圖、建模(數位的)、實體模型(油土模型、建築、功能演示)、設計簡報的技巧、針對各種主題的分析研究或歸納的方法論、材料或工程方面的技術.......等等。
畫圖的方法、軟體的使用方法、簡報的方法,任何可以在其後加上「的方法」的這種工具性的技術都是被我稱作「知識」的設計相關基礎。
由於這些知識本身所具有的客觀獨立性,所以稱之為「知識」。
這些知識在設計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猶如畫家的繪畫技巧、雕塑家的雕塑技巧,是完成一個設計所不可或缺的,但卻不是唯一必要的!
即使擁有了上述的各種知識性技能,我們也還是什麼都作不了。
一個擁有了相當水準繪畫或雕塑技能的藝術家,倘若他對於自己應該創作些什麼在腦袋中並不存在任何想法,那當然什麼都不會出現。
綜觀來說,凡人類所創造出的一切事物(設計當然函括在內),必然在腦袋中先擁有了作為種子的思想,然後再藉由特定的技能(也就是前述的那些知識性技能)的幫助下加以實現。
設計師對於一個設計必然先在腦袋中產生某些可以稱之為思想的東西,然後才會是那些知識性技能出場的時機。
設計教育的現況
普遍來說,設計的學院型態教育通常偏重於前述的知識性技能的授予,但是極端缺乏關於個人思想方面的培養與重視。
一來是身為教師的角色的人們往往也不具有太多所謂的"自己的思想",二來是所謂的思想並不是如同知識一般可以被"授予" ( Give or Take ) 的東西。
(此 Blog 所提及的"思想"一概是指身為一個個體,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思想,從他人之處複製而來的終究是他人的思想,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事實上,指責教育單位在培養個人的獨立思想方面缺乏成果並不是公正的評論,思想的培養原本就是只能依靠自我的努力才能達成,不是靠著他人的主觀干涉可以辦到的。
思想從何而來?
廢話!所謂的思想當然是經由腦袋的思考過程所產生的東西啊,難道會如同黃河之水從天上來嗎?
雖然這麼說,但是其實人的思想主要並不是完全依據自己的思索所產生的東西,或者說不是能夠從零開始思索而產生的東西。
從零開始思考,你通常只能得到一些荒謬可笑的思想。(古人所抱持的思想通常顯得很可笑,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真正是從零開始的思索。)
思想是一種經由不斷的自身演化所塑造出來的東西,在一點一滴的形成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源源不絕的外界刺激,經由這些刺激來不斷的修正這個思想本身,好讓這一份思想能夠形成一份新的樣貌,於是我們可以將這個與最初不同版本的思想稱之為~" 我的思想 "。
經由閱讀塑造思想
「 閱讀 」是我能夠想得到對於塑造思想最有效率的方式了。
在這裡簡單的以二分法依照目的的不同將閱讀區別為:
一、為了取得知識的閱讀。
二、為了接觸他人思想的閱讀。
如果你讀的是百科全書,那就很明顯是一種取得知識的手段,百科全書有的也只是知識而已,其中並不存在任何能夠稱之為思想的內容。
如果你讀的是.........譬如說我身邊的隨便一本書~「崇高與美之緣起 」,那麼這時我們就是為了能夠接觸到他人對於某些特定議題所闡述的思想而作的閱讀。
能夠塑造自我的思想的閱讀,當然是後者,因為思想與知識無關,思想本身只與其他思想產生關聯性而已。
(這裡的簡單二分法當然不是真實狀況,通常書籍作者闡述自己的思想的同時也多少會揭露出特定的知識內容作為論述的依據,對於多數書籍來說當然是思想與知識兩者兼有之。)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接觸他人的思想的目的絕對不是企圖將他人的思想複製在自己的腦袋中,而是將他人的思想作為一種外在的刺激,好藉著這樣的外力來讓自我的思想產生反應與變化。
當我們接觸他人的思想時,認同的部份我們允以接受,不認同的部份允以捨棄,不滿意的部份允以深入發展,經由這樣在自身腦袋中所做出的不斷修正與變造,於是我們得到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版本的思想,於是我們將之稱為~「我的思想」,而這個東西就會成為進行設計時最初所必要的一個種子。
開始閱讀吧
應該讀什麼書?
通常初學設計的學生總是反射性的認為應該認真讀一讀那些大師用來闡述自己的設計思想的相關書籍,而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最好是不要這樣做。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那些書籍的內容當然就是所謂的「他人的思想」,而對於意志力不夠堅定的學生來說,往往因此而被這些思想所宰制,難以擺脫,讓自己成為了他人思想的複製品而不自知。
(對於某些缺乏自我尊嚴的初學者來說,把自己變成他人思想的複製品然後加以產生出設計就是他們的目的,雖然這也是個人的自由,但是這種自我否定的狀況在此不談論。)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與設計的思想產生直接關聯性的書籍實際上是諸如~藝術、文化、社會、歷史、哲學、等等人文範疇的主題,而不是直接談論設計的那種書籍。
也就是說,關於設計方面的思想本身其實是其他領域的思想所綜合作用之下的一種結果。
上述的各種人文領域的思想互相作用之下產生了設計方面的思想,這個因果關係是相當重要的。
人文方面的思想產生出設計方面的思想,「因」產生「果」,顛倒過來是不可行的。
有些設計圈人士認為培養自身設計思想的方式就是頻繁接觸其他的設計思想,對於那些與設計無直接相關的領域的思想內容不屑一顧,而我認為他們錯了。
他們沒有真正看清人文與社會科學的領域才是設計思想之所以產生出來的最初發源地。
我的閱讀推薦
這個 Blog 的主要內容是以設計相關的知識性技能為主的園地,為了彌補在設計的思想層面的不足所引起的致命缺點,我會在文章分類中的~「設計師的思想因子對撞機」~這個分類之內推薦一些個人讀過的好書,不過就像前面所述,這些書籍都是與設計沒有直接相關但卻是設計思想所發源的最初範疇。
如同 老子 - 道德經 中所述:「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能夠塑造自我的思想的閱讀,當然是後者,因為思想與知識無關,思想本身只與其他思想產生關聯性而已。
(這裡的簡單二分法當然不是真實狀況,通常書籍作者闡述自己的思想的同時也多少會揭露出特定的知識內容作為論述的依據,對於多數書籍來說當然是思想與知識兩者兼有之。)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接觸他人的思想的目的絕對不是企圖將他人的思想複製在自己的腦袋中,而是將他人的思想作為一種外在的刺激,好藉著這樣的外力來讓自我的思想產生反應與變化。
當我們接觸他人的思想時,認同的部份我們允以接受,不認同的部份允以捨棄,不滿意的部份允以深入發展,經由這樣在自身腦袋中所做出的不斷修正與變造,於是我們得到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版本的思想,於是我們將之稱為~「我的思想」,而這個東西就會成為進行設計時最初所必要的一個種子。
開始閱讀吧
應該讀什麼書?
通常初學設計的學生總是反射性的認為應該認真讀一讀那些大師用來闡述自己的設計思想的相關書籍,而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最好是不要這樣做。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那些書籍的內容當然就是所謂的「他人的思想」,而對於意志力不夠堅定的學生來說,往往因此而被這些思想所宰制,難以擺脫,讓自己成為了他人思想的複製品而不自知。
(對於某些缺乏自我尊嚴的初學者來說,把自己變成他人思想的複製品然後加以產生出設計就是他們的目的,雖然這也是個人的自由,但是這種自我否定的狀況在此不談論。)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與設計的思想產生直接關聯性的書籍實際上是諸如~藝術、文化、社會、歷史、哲學、等等人文範疇的主題,而不是直接談論設計的那種書籍。
也就是說,關於設計方面的思想本身其實是其他領域的思想所綜合作用之下的一種結果。
上述的各種人文領域的思想互相作用之下產生了設計方面的思想,這個因果關係是相當重要的。
人文方面的思想產生出設計方面的思想,「因」產生「果」,顛倒過來是不可行的。
有些設計圈人士認為培養自身設計思想的方式就是頻繁接觸其他的設計思想,對於那些與設計無直接相關的領域的思想內容不屑一顧,而我認為他們錯了。
他們沒有真正看清人文與社會科學的領域才是設計思想之所以產生出來的最初發源地。
我的閱讀推薦
這個 Blog 的主要內容是以設計相關的知識性技能為主的園地,為了彌補在設計的思想層面的不足所引起的致命缺點,我會在文章分類中的~「設計師的思想因子對撞機」~這個分類之內推薦一些個人讀過的好書,不過就像前面所述,這些書籍都是與設計沒有直接相關但卻是設計思想所發源的最初範疇。
如同 老子 - 道德經 中所述:「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我觉得设计师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早期时候应该多看跟设计有关的图书,不论是讲解大师设计思想的还是其他的,虽然看这些书籍并不能直接帮你发展自己的思想但就像学习设计的历史一样,竟可能的了解设计思想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很重要,当对设计拥有的足够的认识时再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到艺术哲学等领域可能更好一些,毕竟思想这个东西需要多年工作经验跟思考才能获得。博主的文章写的很有意义,多给大家推荐好书非常有意义。
回覆刪除一个颇有思想的blog~受益匪浅
回覆刪除閱讀是很好的自我提升的方式,對設計師更是如此。只是選擇上會花點時間,現在就大陸市場上出現了無多大意義拼湊的書籍。您能推薦是很好,就怕在大陸也沒簡體的。不過有機會還是要看看您推薦的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