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設計中常常可以看到設計師適當的安排了一些「被遮住」的情況,而這些設計上的安排當然可以帶來某些好處。
這篇文章就來討論這些手法的原理以及一些實際的範例。
首先,最簡單的理由是由於出現了某些「不想被看到的東西」,所以我們要遮住它。
這可說是最常見也最基本的原因~「把那些不想被看到的部份遮住就對了」。
下圖中就是以適當的樹木遮擋住後面的不鏽鋼水塔的簡單範例,手法雖然不算高明但是結果還可以接受。
實際上,我們仍然可以把那些「希望被看到的東西」遮擋起來,而且那些東西也仍然會被看到!!!
上面這句話並沒有矛盾,請繼續看下面的解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美國人常常說的那個「不可以按的按鈕」(Do not push !),像下圖中的那個~
如果真的在我們面前出現了這樣的按鈕,你會不會去按呢?
如果會,那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人人都有好奇心!
換句話說,越是禁止就讓人越想去做它!
這是人性,無關是非對錯。
設計師理論上來說對於「人性」應該比一般人還要瞭解的透徹(如果不是,那他的問題就大了!),所以這就是會被設計師拿來利用的地方。
在許多的建築或室內設計中,會利用某些物體刻意去部份遮擋住那些希望被看到的東西。
理由有二,其一是因為在視覺上可以觀賞的區域太多了,所以刻意的將人們的視線限制在某些區域,以免我們眼睛發生了「搞不清重點」的狀況,也就是俗話說的「滿天是金條,要抓沒半條」的窘境。
其二就是刻意的利用上述的好奇心將人們的視線吸引過去,好讓他們的眼睛看向設計師期望他們所看的方向。(這也是不斷往覆提到的"藉由設計操控人們的行為"的範例)
在所有與「性」有關的事物中這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可說是基本法則啊.......。
而在一般的設計中當然也行的通~
上面兩張照片中的案例在古今眾多的設計中都可以看到,正所謂是~「牌子老、效果好」的手法!
下面則是比較現代的範例~
再來我們要提的是~「空間的遠近距離感」!
請看下面的圖說~
理論上來說,圖B的空間遠近的距離感會比較強烈,這是由於遠方的物體被前景的物體所遮擋住一部分的關係。
換句話說,利用前景的物體適度遮擋住背景的物體可以加強視覺上空間遠近的感覺!(「距離感」被增強放大)
這樣的情況會讓一個三度空間在遠近方向(深度方向)更加的「三度空間」。
在傳統的日式建築中隨處可見到這樣的應用範例,像下面一樣~
在比較現代的設計中當然也很常見~
請特別注意下面的這個範例,石牆的存在除了加強空間遠近感之外,也增強了樹木的「存在感」!
這是透過石牆本身的灰色(無彩色)與樹木高彩度的綠色之間的明顯對比來達到的。
請想像一下如果將石牆拿掉,會形成什麼樣的視覺畫面與視覺上的感受?
(還記得英文中常說的「把樹葉藏在森林中」的俚語嗎?)
既然上述的手法可以應用在真實世界中,當然也可以應用在那些「假的三度空間」中。
我所指的當然就是繪畫了。
某些對於Entertainment Design有興趣的大陸讀者對於Feng Zhu應該很熟悉吧?
在Feng Zhu本人所畫的所有Environment Design的設定圖中,大約有80%的圖中都會在前景處(通常在兩側)出現一些刻意的「遮擋」沒錯吧?
這些形成遮擋的東西實際上在「設計」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任何用途,它只是為了營造出這個視覺畫面的遠近距離感而已。
如果我們刻意拿一張沒有如此明顯安排的圖來比較,例如下面這張~
如何?是不是第一張圖在視覺上看起來感覺比較「好」?
下面也是他本人所畫的其他範例~
如何?實際上「被遮住」並不完全是壞事,沒錯吧?
很多的设计都联系起来思考也看待,,,,万变不离其宗呀,,,,
回覆刪除没看懂的话都没看懂,,
看懂了的话都看懂了,,,
設計師理論上來說對於「人性」應該比一般人還要瞭解的透徹(如果不是,那他的問題就大了!),所以這就是會被設計師拿來利用的地方。
回覆刪除我想这方面 Naoto Fukasawa 是大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