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

2.2-4 無所不在的概念-「統一」

「統一」這個概念幾乎隨處可見,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個概念很容易理解。

所謂的「統一」就是指事物具有某些明顯固定的「模式、規則、格式、Pattern」

在所有人類的創造物中幾乎都可以發現這個抽象的概念,只不過這個概念本身常常轉化成各種不同的型態出現罷了。

下面就來說明何謂「統一」的概念以及以各式各樣不同型態出現的「統一」。

1. 造形上的「統一」~

下圖中的跑車在外型上的元素很明顯是由曲線所構成的,但是除了整體的外型上,還有許許多多的「曲線」存在。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一樣由曲線構成造形的車窗、大燈、下巴、霧燈、後照鏡......。

而下圖中可以看到也是由類似的曲線構成的後車窗、煞車燈、行李箱後端、排氣管尾端。
























如果深入車內的內裝部份,還可以看到也是由曲線構成的座椅、頭檔、車內後照鏡、中控台的小物等等。
























從這個範例中可以明顯看出這台跑車的裡裡外外在造形上具有一個相當明顯的"統一"的元素,也就是~曲線、曲線、曲線、曲線.........。

也就是說,「曲線」在這裡作為造形上的統一元素,「曲線」就是它的規則、模式


下面的範例中所使用的統一元素就是幾何造形中最基本的「直線」,在這個設計中所使用在造形上的「統一元素」,就是這個設計的規則與模式。(應該很明顯吧?)




















下面這個範例也相當類似~

























2. 色彩上的「統一」~

下圖中的網頁文字所使用的色彩,灰色與粉紅色形成了「統一」的概念。




















而在下面的平面宣傳物中,左側的部份"統一"使用橘色,右側部份"統一"使用藍色。






















下面的網頁設計中,綠灰色與白色就是在設計上使用顏色的「規則」。






















下面的玻璃廟宇建築中,屋頂上所有的"脊"的部份統一使用綠色的玻璃材質。
























3. 格式(Layout)上的「統一」~

這大概是在平面設計上最常見的一種「統一」的形式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齊、看齊的意思。






































4. 字體上的「統一」~

這也是在平面設計上幾乎一定會出現的「統一」,例如說文章的標題部份統一使用某種字體,而內文部份統一使用某種字體。























也許是標題與其他部份也可以統一使用相同的字體,例如下面的範例~




















5.材質上的「統一」~

下面的椅子在設計上完全是以相同的材質來構成。






















也可以是相同的部位統一使用相同的材質。






















6. 結構上的「統一」~

古代中國的詩、詞都具有類似的句型結構,這當然也是一種「統一」的形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日依盡,河入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實際上在詩詞中除了結構上的統一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型態的「統一」,例如顏色、數量、字詞的屬性等等的「統一」



功蓋分國,名成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在一般的流行歌曲中,曲子本身的結構也通常會具有類似下面形式的「統一」,或者再稍做變化。


例如~主歌-副歌-主歌-副歌-副歌、結束。(A段-B段-A段-B段-B段)


既然有"無形"的結構上的統一,當然也有"有形"的結構上的統一,例如下面的範例~



















7. 聲音上的「統一」~


詩詞本身或句尾的「音韻」,或是歌曲中歌詞所押韻的發音,都是一種聲音上的統一。



春眠不覺,處處聞啼。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


除了上述的許多不同型態的「統一」,當然也還有更多不同的變化,但是它們在本質上都是同一個相同的概念-「統一」。


從結果來看的話,既然幾乎多數人類所創造的事物在本質上多多少少都具有「統一」的概念在其中,那麼即是代表這樣做比較「好」,這個推論本身很合理吧?


那麼我們必須問那個唯一重要的問題了~「為什麼?」


「為什麼一定要"統一",沒有"統一"不行嗎?」


由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明這個問題是最恰當的,說明如下~


「人類的大腦在接收(解讀或解析)外界的事物時,頃向於快速辨認出其中的「模式」,如果這些事物本身是具有特定模式的話,那麼在我們的大腦解讀(接收)這些事物的過程中會比較輕鬆、容易、有效率。」


換句話說,某些模式上統一的事物會讓我們的大腦容易「吸收」(接收),而那些不具有統一模式的事物會讓我們的大腦在接收的過程中感到一些困難與痛苦(讓大腦感到"難過")。




一般人在口語中常常會說某些事物讓我們看起來「很順眼」、「感覺很舒服」、「感到自在」。


這些話語真正的意思其實就是~「大腦在接收這些事物的過程很順利,沒有太多的困難。」


而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說的話,當我們處在一個具有某些規律性(統一的模式)的環境中時,我們的大腦知道不會有太多預期以外的「意外」發生,所以此時我們的內心容易感到舒服與平靜或安全。




從結論來說,具有某些統一要素的事物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比較「好」,至少對於我們的大腦或心智來說是這樣沒錯。




但是實際上太過於「統一」的事物也會讓人們感到呆板、無趣或是一成不變。


因此設計師在掌握「統一」與「不統一」(變化)之間的比例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關於「變化」的部份,在後續的文章中也會說明.....。



5 則留言 :

  1.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这首诗让我想到一幅画,不是诗的内容而是这种统一关系,画中共有三只鸟,两只呆在一起,另一只在另一端……尤如这诗压韵2+1的关系

    回覆刪除
  2.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这首诗让我想到一幅画,不是诗的内容而是这种统一关系,画中共有三只鸟,两只呆在一起,另一只在另一端……尤如这诗压韵2+1的关系

    回覆刪除
  3. 因此設計師在掌握「統一」與「不統一」(變化)之間的比例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的确设计哲学部分就是这个比例了~~

    回覆刪除
  4. 统一的好处,也有利于降低理解成本,易于快速接受,和理解.如苹果产品,妈妈会用IPHONE,但不会用安卓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問題在於,媽媽不會掏錢買iphone,除非子女買來送.........。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