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

2.1-8 造形的「向量」

維基百科上對於「向量」的解釋大概是:「向量(英語:Vector)是數學、物理學和工程科學等多個自然科學中的基本概念,指一個同時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幾何對象,因常常以箭頭符號標示以區別於其它量而得名。」


實際上,「向量」也是造型藝術領域裡的一個相當基本的概念。

從物理的角度來說,所謂的「向量」指的就是「力」的 " 方向 " 與 " "(力的大小)。

從造形的角度來說,造形經常會在我們的視覺中形成「方向」,而且一樣也會形成「」(一個造形的物質佔有空間的多寡)。


談到在設計領域中一個造形所具有的「向量」,我想沒有比哥德式建築還要適合拿來當作典型範例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種造形吧。


































一樣是維基百科對於「哥德式建築」的解釋中有這麼一句話:「哥德式建築的魅力來自於比例、光與色彩的美學體驗,即通過對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過對數與色的象徵性理解,使靈魂擺脫俗世物質的羈絆,迎著神恩之光向著天國飛升。」

是的,哥德式建築在設計上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藉由自身造形所形成的「向量」來做出「向著天國飛升」的抽象性表達。

這種造形所形成的抽象無形的力量,其 " 方向 " 豪無疑問是朝上的(向量的"向"),那麼此力量(向量的"量")的大小呢?

與一般的建築形式來比較的話,這個方向的力量強弱確實也不小。

我們相當熟悉的金字塔造形,本身也具有類似的向量。


另外一個在典型的設計領域中將造形所具有的向量作為主要關心對象的,就是車輛造形設計的領域了。

其中尤其是摩托車的造形設計最是明顯,這是由於摩托車在造形方面的操作自由度必然比汽車的造形還來的自由的緣故。





對於動力車輛來說,造形的向量所指的方向當然是「前方」,既然這就是車輛主要的運動方向了。

在摩托車的世界中,若想要找出一輛在所有零組件的造形都不具有上述的傾向的案例,還真的很困難。(通常是古董車比較常見)

即使是不以性能見長的 Scooter 上,也是一樣的狀況。

此外在汽車的造形設計上,適當的利用造形的向量也是相當典型的案例。














在前述的建築設計中,另外一個也算典型的案例就是~「紀念碑」。(我也不知道「碑」算不算是建築........)






















不論東方或西方,紀念碑的造形必然要指向天空。






















我想這是因為在多數人的認知中,人們所紀念的那些已經消失的事物,似乎都被當成是存在於天上似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案例中,我們都能明白為什麼這個造形與向量要指向某方向,但是這些造形所具有的向量概念卻是相當明顯的。

要我們再看看一些建築方面的案例~











在台北市的孔廟外圍,有著這麼一座用意不明而指向斜方向的立體三角形建築物件(25.072138, 121.516004)


如果是對於這篇文章所談論的「向量」概念很熟悉的人,應該都會反射性的順著這個物件所指向的方向去尋找應該存在於彼方的 " 什麼 "。

如果這樣做的話,確實會找到一些東西~就是「酒泉街」,一條方向相同而存在於彼方的東西。

如果從空照圖中來看的話,大約是這樣~


雖然無法知道這種設計方面的安排其用意是什麼,但是我個人頃向於認為這不是單純的偶然........。

在雕塑的造形中,向量也是常見的關心重點,例如下圖中形成互相角力狀態的這兩個造形~

除了一般以幾何造形的物件所形成的向量之外,自由造形的造形當然也有「向量」,不過這種向量本身可說是處於一種動態性流動的暫時狀態似的。


下圖中的樹雖然不是人造物,但是這樣的樹幹所形成的獨特向量卻也帶有一些藝術性~

對於多數人來說,所謂的藝術家通常就是依據某些異於常人的獨特方式來解讀這個外在世界的特殊人士。

將物體的造形視為「向量」來解讀,對於藝術家來說還不是太過特異的狀況,何況以如此方式來解讀造形的設計人士也不少。







青原惟信禪師曾對門人說:「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語出《指月錄》卷二十八。

到底「山水」是山水亦或不是山水呢?

我想這決定於自身用來解讀外在宇宙的依循方式而定吧!


































此外還有少數藝術家是以相當特異的方式來解讀周遭事物的,例如將音樂中的各種和聲聲響以「味道」來做出解讀的(酸、甜、苦、辣!),也有某些音樂家將之解讀為「顏色」(紅、黃、藍、綠!)。

而在設計師經常使用的各種3D繪圖軟體之中,物件的形狀當然被軟體解讀為數學的「演算式」,而非我們眼睛所見的「形狀」,這也是一個相當典型的案例。

想,對於設計師來說,能夠以不同於常人的方式來對外在事物做出獨特的解讀,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種設計思維的方式。




1 則留言 :

  1. 我感觉,我们的义务教育的某个“成果”就是使我们失去这种“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老师举的这个例子应该就属于“创造性思维”,我感觉我比较缺这个~~得努力克服这种惯性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