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設計師要有主動蒐集「感覺」的習性

先解釋一下文章標題所說的「感覺」是甚意思。

人類的基本感官知覺大約是以下五種(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至於其他帶有爭議性的「知覺」、「第六感」等等在此暫不討論。

當我們透過上述的某些感官知覺接觸到外在世界中的某些事物時,這些事物必然會透過感官的作用在我們心裡產生出某些「感覺」,也就是這篇文章所說的~「感覺」。
所謂的「感覺」,就是我們的內心所感受到的某些東西。


讓我們搬出那個很好用的比喻 ─也就是「廚師 」─來加以說明。

對於一個廚師來說,每當他把某個東西放進自己嘴巴的當下,他必然會反射性的將注意力擺在這個東西所產生的「味道」、「口感」、「氣味」等等感覺之上。

因為他是一個廚師,這就是在他身上應當會有的職業病,如果不是如此的話,他恐怕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廚師。

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當我們吃下某個東西時,由於少了將當下的注意力擺在此方面的先決條件之故,當我們被他人問到關於這東西的味道、口感等等提問時,卻往往只能說出一些模糊的回應,或者什麼都說不出。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刻意的將內心的注意力擺在這個感覺之上,那就可能什麼都感覺不到!



感覺的體驗作為一種職業上所需的資料庫

為什麼廚師會有這樣的職業病呢?

那當然是因為料理是廚師的工作,要創作出好料理,對於料理的材料必須有相當的了解才辦的到,而這些職業病本身就是一種蒐集與料理材料有關聯的資訊的一種必要手段。

這些透過種種感覺的體驗所累積起來的資料庫,對於一個廚師在製作料理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資料庫」。

只不過廚師所關注的感覺,主要是出現在「味覺」、「嗅覺」、「觸覺」之上,至少侷限於某些能夠放進嘴巴的東西,而設計師所關注的那些事物,則是全部(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五感),所謂的「全部」,指的是任何能夠作為感官的知覺對象的東西,所以就是「全部」。

為了職業上的需要,事先建立某種型態的資料庫以供需要時參考,這是許多職業都有的常態,不論是設計或工程都一樣。

只不過設計師所建立的資料庫,是收集了各種「感覺」的資料庫,而不是蒐集了各種知識(資訊)的資料庫。

這些儲存在資料庫中的某些「感覺」的過往體驗,也許就會在日後的設計上派上用場。




































重要的是事物在心中所產生的「感覺」,而不是事物本身。


對於創作領域的人士而言,多數時候我們把注意力指向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外在世界。

對於科學領域的人士而言,多數時候他們將注意力指向外在的世界,而不是內心世界。

如果我們將一顆月石拿給一個藝術家,這個藝術家會將注意力集中於這顆月石在心中所產生的種種感覺,透過視覺或觸覺的感官來作用,這時藝術家的注意力指向自己的內心世界中的「感覺」。

如果將月石拿給一位科學家,科學家會將此時的注意力指向外在的世界,也就是月石本身,也許觀察這顆石頭的重量、體積、密度、光澤等等。


從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典型的不同。

設計師多數時候注意力的觀察對象,是某個事物在自已的內心世界所產生的「感覺」,而不是處於外在世界中的這個事物本身。

這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重點~「設計師所觀察的並不是"物",而是物所產生的"感覺"」

設計師透過種種感官知覺做出觀察的時候,注意力指向"內",而不是指向"外"。



































日常生活中的實踐

主動的蒐集各種事物的「感覺」並加入到資料庫中,當然是設計師永遠的工作,這是設計師應當要有的職業病。


我們可以用以下的方式來加以練習、實踐~

請想像自己是個詩人,然後試著以感性的角度來描寫當接觸到外在世界中的某個事物時,這個事物在心中所產生的「感覺」。

請注意,這個練習所企圖描寫的目標對象是「感覺」,而不是事物本身。


譬如說,當我們將手擺在一面水泥牆上,此時透過觸覺的作用,這面水泥牆會在我們心中產生某些感覺,這時請試著去描述這一份感覺。

如果我們退後一步,這時水泥牆又會在視覺上產生某種感覺,請試著去描述這一份感覺。

如果伸手敲敲這面水泥牆,這時又會經由聽覺產生某種感覺,請試著去描述這一份感覺。

如果願意的話,伸出舌頭去舔一舔當然也可以..........。

如果可以的話,鼻子湊過去聞一聞也可以............。























我們也許會用「冷漠」、「穩重」、「可靠」、「力量」等等形容詞來加以描述,但是卻不會以「堅硬」來做出描述。

因為你若是以「堅硬」來形容一面水泥牆,那麼此時的你所觀察的對象就是水泥牆,而不是水泥牆在心中營造出來的「感覺」。


再一次提醒,當我們用心"感受"一個事物時,注意力應當指向內在,而不是外在。

水泥牆的「堅硬」,這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能體驗到的經驗,這種經驗對於設計師來說幫助不大,既然這是"任何人"都能夠體驗出來的結論。

設計師進行設計時所依靠的那些過往體驗,並不是一般人也都擁有的"一般性"的體驗,而是更加特殊的某些體驗。

譬如說,水泥牆也許擁有一種「暴力」的感覺、或是一種「權力的傲慢」,或者是「黑暗勢力」的感覺,或者是一種「官方」的感覺(紅磚牆則具有「民間」的感覺),這是超過一般性的體驗所得到的結論,不是常識性的東西。

如果在上述的練習中,你把注意力的關注焦點放在水泥牆本身,而不是水泥牆所產生的「感覺」之上,那恐怕就只能得到這種常識性的結論,而這種結論更多時候根本是廢話.......。























感覺、感覺、感覺


紅色看起來是什麼感覺?

動物的毛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流水的聲音聽起來是什麼感覺?

圓形看起來是什麼感覺?

鐵軌的枕木聞起來是什麼感覺?(不是問枕木聞起來的味道,而是問味道引發了什麼感覺)

如果你從來不曾真正仔細注意過這些「感覺」,那就從現在開始身體力性吧。

這種反射性的關注於事物在心中所產生的種種感覺的職業病,正是一個設計師所應當擁有的良性病症,而基於這些體驗所累積而建立的資料庫,對於設計也有莫大的幫助。

開始有意識的著手建立一個這樣的資料庫吧!





1 則留言 :

  1. 嗯 学到了很多东西 想做好设计 就是要用心感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