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2.3-8 對於色彩的觀點,東方與西方

似乎很少有人談論東西方的不同族群對於「色彩」所抱持的不同觀點這個現象,所以這篇文章就試著來說說吧。

對於當代人們的認知來說,所謂的「色彩」這個概念本身就包含了一種天賦人權的特質在內,只要願意的話,任何人都可以穿著任何喜歡的顏色的服裝、可以隨自己高興把頭髮染成任何顏色、要把自家用油漆塗成粉紅色也可以,一切似乎是如此的理所當然。

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事情並非一直都是如此的。


封建時代的色彩"制度"

在過往很長的一段封建時代時期,人們並沒有隨意使用色彩的自由,不論是東西方文明皆是如此。

封建時代的階級意識有賴於透過各種有形或無形的制度、不成文規定等等教條來提醒人們應當嚴守自身的份際,扮演好自己在社會中所被安排的角色。

階級意識是封建時代的思想主軸,而這樣的思想體現在種種外在的有形表徵,舉凡住居、衣著、居住地、生活用品等等的形式都有與自身階級地位相對應的形式,當然也包括了......「色彩」。

所謂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即是一種封建時代的記錄。

「"朱"門」即是大紅色的住宅大門,而想當然也知道這是某種只有社會上流階級所被允許採用的顏色。

在歌仔戲的「薛平貴與王寶钏」一劇中也有:「我身騎"白"馬過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的歌句。

「白馬」是某種階級的將士才被配給的戰馬,而「素衣」則是平民百姓的服裝,不論是形式與色彩都很"素"。(該句歌詞的意思是某個駐守邊疆的高級將領(王寶钏)因家中有急事,只好偽裝平民打扮趕回探視)

在這樣的時代思維之下,連「色彩」也沾染上了明顯的階級意識,不同的階級都有與之相對應而被允許或不允許使用的色彩。

這樣的情況是當代的人們所無法想像的。



封建制度的倒台、色彩的文化無意識

但是封建制度終究已是過去式了,生活在現在的我們,不論是設計師也好、平民百姓也好,人人都有隨心所欲自由的使用色彩的權力了,不是嗎?

限制了人們對於色彩使用方面的主因不就是過往的封建制度嗎?

很遺憾,事情總是不如同憨人所想的那樣。

所謂的封建制度終究是一種強加的外力,如果一個人並不具有某種內在的傾向的話,即使將限制這傾向的外在條件移除了,這件事情仍然不會發生。

放眼當代東西方文化中對於色彩的表現方式仍然有明顯的差別,也就是西方文化中對於色彩的寬容以及相對的東方文化中的拘謹態度,這是相當容易觀察到的事實。

換句話說,強加於外的封建思想並不是主導當代東西方人(包含設計師)對於色彩抱持不同態度的主因,真正的原因是某種更加深層的東西。

也就是「文化」,一種被視為理所當然而因此不被察覺到的深層力量在作用。

多數東方人都是以筷子來吃飯的,但是幾乎沒有人真正思考過到底為什麼我們"應該"用筷子來吃飯呢?

套用老子的語調來說明「文化」這東西的話,所謂的文化就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力量,但是又難以察覺到此力量的存在」。



西方的英雄主義、東方的集體主義

西方英雄主義的起源是什麼?我並不太清楚。

也許與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神話以及眾多史詩故事中的悲劇英雄有關吧。

至於東方族群的集體主義(群體主義)的起源嘛,我想應當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吧。

在東方文化的思維中,英雄式的舉動是不被鼓勵的,是被打壓的。

中庸思想本身容不下任何打算 " 強出頭 " 的舉動,在這樣的思維之下,讓自己隱身於眾人之中才是正確的選項。

而所謂的「色彩」本身就是一種極度具有個人意識的表達方式,是一種用來表達自我的絕佳途徑。

因此而造成了東西方設計師在看待「色彩」方面所展現出了明顯不同的態度。

從東方觀點來看,西方設計師總是如此習慣於將色彩作為一種有效的表達工具來展現自我意識,好像深怕自我的存在被忽視一樣。


而對於西方設計師眼中的東方設計師們來說,色彩的使用方式往往顯得膽小又吝嗇,好像其中存在著什麼神祕的禁忌似的。(這確實是一種文化價值觀的"禁忌")

但是對於東方與西方設計師獨自來說,這樣的傾向卻又是如此的理所當然以致於不被自身所察覺。



從真實世界中尋找案例,以建築設計為例

為什麼是建築設計?

因為建築是一種「沒有顏色」也無所謂的東西。(我是指「不以人工方式將顏色附加上去」這意思)

對於產品設計來說,雖然表面上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看似擁有決定使用哪個色彩的權力,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

由於產品本身必須在市場上與同類型產品互相競爭的壓力存在,而過往的銷售統計也道出了某些我們必須遵循的少數遊戲規則,因此在產品設計領域中,設計師通常並不具有根據自身的自由意識來決定色彩的權力。

而建築設計卻沒有這樣的限制存在,或者我們應該說建築設計在色彩方面的自由度是比較大的。

因此要觀察東西方設計師對於色彩在選擇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建築是一項說服力較高的指標。(這樣的觀察是從相對的角度來比較的,不是絕對的角度)

在如同下圖中將公共區域加上顏色鮮豔的指標性圖示是常見的設計案例,但是西方設計師眼中所謂 " 鮮豔 " 的標準似乎比東方設計師硬是高上一級。


把住宅各戶都塗上不同的顏色,有何不可?


這次倫敦奧運其中某一球類運動的賽場,這樣的顏色搭配對於東方設計師來說簡直是一種震撼。



城市周遭的戶外區域被塗上了粉紅色系的顏色,而在東方設計師眼中的粉紅色僅僅是女士族群所 " 專用 " 的顏色。


至於東方族群所生活的城市中種種色彩方面的保守態度之案例在此就不提了,有興趣的朋友只要出門晃盪一遭就能夠有所體會。



被自身文化所制約而不自知的設計師們

被人們認為善於打破框架發揮創意的設計師們,實際上仍然是生活在一種文化價值觀所形成的無形框架之中,只是多數時候我們沒有察覺罷了。

對於一個在顏色方面保守的文化區域長大的東方設計師來說,自然而然也會做出色彩保守的設計,正是由於文化所淺藏的力量之故。

雖然這樣的設計確實能夠符合自身族群的價值觀,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而說設計師是"有意識"的做出這樣的設計,除非這個設計師真的對於這樣的影響有客觀的認識。

而當一個對於這樣的啟示有所體認的設計師在面對與自身抱持不同文化觀點的族群做設計時,應該也能夠減少犯下一些錯誤吧?我想。



6 則留言 :

  1. 尊敬的流浪人,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作为一个在内地生活的人经常会看到内地设计产品的颜色。在接受部分西方文化的同时,会与其进行对比。 我发现,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颜色严谨,灰度合适,相互配合的颜色数量很少,给人一种冷静,舒适的情感色彩。我想我不需要描述太多您也会非常明白。相比之下,内地产品设计的颜色饱和度和明度都相对较高,比较鲜艳,跳跃。这很可能包含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念因素。
    那么为什么欧美国家的色彩配合这么富有蕴含而富有美感,产生这一形式规律的根源是什么?包含哪些因素?您能不吝赐教给予一点点回答吗?谢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你所說的關於大陸社會的現況,大概可以解釋為過往高壓統治隨即開放鬆綁之後短期內的一種矯枉過正的現象吧。(政治與歷史因素)


      至於你提到歐美社會的色彩方面的現象背後是否有什麼規律存在,這也很難以確定,也許是某些文化方面的因素,但是文化本身卻不一定會有合理的解釋。


      by ~ 流浪人

      刪除
  2. 没错,是指现况,看来这个问题很大,没有很确定的答案,不过您说政治历史因素我是非常赞同的,我猜这一现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变化。
    谢谢您的回答!
    (同一网友答以上)

    回覆刪除
  3.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颜色严谨,灰度合适”,应该设计受包豪斯的影响吧。

    回覆刪除
  4. 尊敬的博主,我看了您的文后想到一件事情,就是:这个现象会不会与历史有关?西方的历史有很多侵略和掠夺,他们倾向于向外部解决问题,使用的色彩多浓烈而具视觉侵略性,而东方人一向内敛,极少以掠夺和扩展为发展手段,注重个人内心的自省与修养,所以在颜色的使用上比较素雅比较沉静。
    而楼上所提到欧美发达国家用色的严谨与舒适,应该是经过设计的发展和沉淀以后得出的规律,内地的鲜艳和跳跃是一种经济急速发展时期表面上对西方的追赶,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都会发现只会有特定的一部分受众。毕竟西方的工业设计是走在前面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認為這與西方的人文主義思潮來的早有關,而東方人傳統的集體主義對於表現在外的言行舉止都有明顯的引響,色彩當然也包含在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