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6日

2.3-5 色彩與視覺注意力(與「存在感」)

色彩可以很大程度的影響人們在視覺上的注意力,而設計師們也常常利用這些技法來操控人們的視覺行為。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的(視覺)感官察覺到某個東西的存在時,這個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才是真正「存在」的,若我們的感官知覺並沒有發現這些事物的存在,那麼對於我們來說這些事物就是「不存在」的,即使它就近在眼前也一樣。

請仔細計算下面影片中白色衣服那一隊總共傳球幾次?













實際上傳球幾次並不是重點,這影片只是一個用來測試視覺感官注意力的心理學實驗而已。

重點是影片中的大猩猩。


但是在這裡必須強調的是,實際上會影響我們感官注意力的因素並非只有「色彩」而已,所有可能影響我們注意力的眾多因素往往是同時存在,彼此互相角力的。

只是這個章節的文章主要是談論「色彩」這個東西,所以暫時將其他與色彩無關的因素暫時忽略不談......。

那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


「一個色彩的明度與彩度越高,對於我們的視覺感官刺激就越強烈,吸引我們在視覺上的注意力就越多!」

換句話說,那些明度與彩度很高的顏色能夠增加事物的「存在感」,這是以相對周遭事物的角度來看的。(我們投注在其上的注意力比較多!)

接著就是一如往昔的舉例說明的部份了~






















在看著上面那張圖片的同時,高彩度與高明度的眼珠部份吸引了我們相近90%的注意力,而臉孔部份(灰階)只吸引了8%的注意力,其餘的2%的注意力則是"最後的"左側黑暗背景。

如果把視覺上的注意力轉換為「存在感」來比較的話,眼珠本身(對我們來說)的存在感是90%,臉孔部份是8%,而黑色背景只有2%~幾乎可說是"不存在"了。

在這樣的範例中,與其說是「色彩」操控了我們的注意力與事物的存在感,倒不如說是被「設計師」所操控了.....。

設計師癮藏在所有設計的背後,他們才是真正的"兇手",所有的人當然都是他們殺的......。

請看下圖中發出紅色光線的區域,是不是有一種吸引我們走過去的力量?(而且好像有點危險....)



請注意下圖中的左右後照鏡,在早期的汽車設計中某些特定部位的顏色幾乎一概使用黑色~這是對於視覺感官來說力量最微弱,注意力最低、存在感最少的顏色。


























這些部位往往都是會破壞整體造形,但是為了本身的功能卻又不得不存在的東西。

所以在設計的角度來說盡可能的使用那些能夠降低存在感的顏色,好讓人們在認知上能夠將它們"排除在外"。














在摩托車上這種頃向可以更加明顯的看到,因為相對於汽車來說,那些"不希望被看到"的東西在數量上可說更是壓倒性的多。


































既然有那些利用色彩來"不被看見"的東西,當然也有利用色彩來"被看見"的東西。

所有的工程機械幾乎都是採用那些容易被看見的顏色,這當然是因為這些東西本身所具有的危險性。




























張貼在四處的海報當然也是希望被看見的東西,牆上的繪畫、某些裝飾性的東西都是~


































































































在下圖的網頁中,右上方的橘色Button是一個用來切換網站語言的按鈕,不論在位置或色彩上都是一進入網頁就會看到的東西,這是一個相當「邏輯正確」的設計。


























在許多的設計中往往會看到設計師在某個東西上刻意使用了相當強烈的顏色,但是這個東西在設計上卻又沒有什麼明顯的含意,充其量只是一個很"平凡"的東西而已。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實際上這樣做當然是有特定目地的,只是這個目的比較抽象而已.....。

這樣的設計在目的上主要是提供我們一個視覺上的「停靠港」,一個「歸屬」、一個可以回去的「家」,一個「起點與終點」,讓我們的視線可以依附在其上"安定下來",至於這個東西本身是什麼實際上並不重要!





























































下面是相反的案例,仔細看其中充滿了各種強烈吸引我們視覺的強烈色彩,反而讓人們的視線"不知該看哪一個",視線因此而游移不定、停不下來,這種現像反而是一種困擾。

























最後來談談有關於「兒童」的色彩方面的設計吧。

所謂的「兒童」這個東西呢(在設計師眼中常常把"人"也視為一個"東西"),他們的感官知覺由於還在發展階段之中,所以相對於成人來說顯得很"遲鈍"。

也就是說,如果你給它一個強烈的感官刺激,但是實際上它所接收到的強弱只有一點點而已.....

因此之故,兒童往往喜歡那些能夠帶來強烈感官刺激的事物,或者說這種事物才足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兒童喜歡吃肉類,不喜歡蔬菜類的東西。(肉類的味道比較"明顯",才叫做"味道")

兒童喜歡大聲吼叫,喜歡用大音量看電視。(這種音量對於他們來說才叫做"聲音")

兒童喜歡用暴力破壞一切事物。(這種"破壞"對於他們來說才叫做"改變")

所以所有以兒童為對象的設計在色彩上全部都是絕對強烈的顏色,不論是玩具~


























或者是卡通或漫畫~






















這就是兒童。





















以上,下課休息十分鐘。





9 則留言 :

  1. 學了好多喔~謝謝!

    回覆刪除
  2. 有些例子个人觉得不甚恰当。
    比如第一张图,人的眼睛成为焦点我觉得不是因为明度高,而是因为它处在一张低明度无彩度的图片中。假设这张图的关系对换,背景是一片高明度,前景的人物较暗,眼窝达到黑色,应该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存在感关系吧。
    第二章图也是,在一片绚丽的空间中,突然有一个黑漆漆的入口,人的眼睛也会难以移开吧。
    那张卧室的图似乎也说明了这点,整个房间的明度基本一致,只有画像明度极低,张力极大,因而成为了视觉的港湾。
    个人浅见。
    还望前辈指教。

    回覆刪除
  3. Re: cat.z.dreamer <6601384657131846852>

    其實在文章開頭提到~「影響的因素不是只有色彩而已...」,就是這個狀況。

    第一張照片的明度即使顛倒過來,最吸引我們視覺注意的仍然會是眼睛部份,這是明度上的"對比"所造成的,這篇文章剛好提到了~http://onemanshowdesigninstitute.blogspot.com/2011/08/22-6.html

    你所說的其實就是「理論」與「實際」常常發生矛盾的原因~因為在真實世界,我們無法將外在的眾多因素其中一個獨立出來單獨討論,
    這些因素永遠都是同時存在的...。

    但是為了說明上的必要卻又不得不這麼做,於是往往得出破綻百出的結論....。

    這也是設計的教育很難有效進行的其中一個原因!

    對了,你是翻牆過來的?

    回覆刪除
  4. 恩恩,确实如此,设计不是1+1=2,有太多因素,有时候让人无法不风中凌乱~
    不过不论有否破绽,只要能带给观者以启发、思考、反省,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顶你~

    翻墙是必须的,google的产品大陆基本都不能用- -|||

    回覆刪除
  5. Re: cat.z.dreamer <1936784216572474404>

    你可以看這個Blog的大陸版本啊(Blog標題下方有一個"大陸分校",有看到嗎?),不過兩邊的文章在更新速度上有落差....。

    回覆刪除
  6. 啊,我有看到,实际上我就是从大陆转战过来的。。。
    一个是因为更新速度。
    另外,文章中有时候会有视频以及一些链接,很多是youtube的,大陆youtube也是不能用的- -。。。
    so,翻墙是必须的- -|||

    回覆刪除
  7. 請問您在文章中提到:
    "實際上會影響我們感官注意力的因素並非只有「色彩」而已,所有可能影響我們注意力的眾多因素往往是同時存在,彼此互相角力的..."
    1.那麼除了色彩,還有哪些其他因素? 設計師們還會運用哪些因素來影響注意力?
    2.我自己歸納了一些會影響視覺注意力的因素並且試著排列其強度:
    Color > size > position > shape 這樣合理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關於這個問題,我記得書上的答案是:
      Color>size>shape>detail
      總之顏色是被先被測驗到的!

      刪除
  8. Re: 匿名 <3732600305629780162>

    這問題基本上難以回答....。

    你所提到的那些因素當然也都會影響人們的注意力。
    但是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個體上差異,而且往往是巨大的差異性。所以如果你試圖以科學的手法想要做出解讀或是歸納整理,即使得到結果也只是一個能夠輕易被推翻的結論。

    例如說~在日本人眼裡櫻花就會強烈吸引他們的注意,但是在西班牙人眼裡並不會。

    在色情狂眼裡所有能夠與性產生聯想的東西也會吸引他們的注意,而一般人則不會。

    幾乎無法一概而論,這是唯一的結論。

    請試著拋棄追求「標準答案」的思想!

    我想這是最重要的建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