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3日

2.2-9 設計詩意何處尋 ?

‧‧‧‧‧‧這個設計充滿了詩意。

‧‧‧‧‧‧這個建築充滿了詩意。

‧‧‧‧‧‧這首樂曲充滿了詩意。

‧‧‧‧‧‧這副畫充滿了詩意。

‧‧‧‧‧‧這句話充滿了詩意。

‧‧‧‧‧‧‧‧‧‧‧‧‧‧‧‧‧‧‧‧‧‧‧‧。

在創意所主宰的領域中,「詩意」是經常出現在種種評論中,卻又讓人難以理解的一種恭維用語。

到底何謂「詩意」?「詩意」又從何而來?「詩意」是如何運作的?我想雖然詩意是難以言說的,但對於設計與設計之外,總還是無法逃避的一個重要概念,所以在這兒嘗試加以言說之,至於說的好不好,就暫且不管了‧‧‧‧‧‧。



詩意,何謂也?

「詩」者,以語言為工具所做出的一種表達是也。

但是,語言本身卻是一種無法做出完全的表達的一種工具,我想多數人都有找不到適當的詞語與句法來做出讓自己感到完全滿意的陳述之遺憾與經驗吧。

對於說者而言,心中存在著某些意念想要加以傳達出去,但是無論選擇如何的方式來言說,實際上所傳達出去的涵意仍然與心中所欲表達的意念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距,在這種無奈之下,我們只能盡量的選擇以語言來逼近心中所欲傳達的意念。

因此,在心中所欲表達的「意念」(涵意、概念、意義)與「語言」(表達工具)之間永遠存在著一種不可翻譯性,這是人們在文化初期就已經明白的一項事實。

當一個表達無法完全切合所欲傳達之意念時,這個表達本身就攜帶了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聽者在試圖加以理解時,心中所產生的一種「好像是‧‧‧,但是又無法完全肯定是‧‧‧」。

而所謂的「詩意」,就來自於這種「意」與「言」之間的落差(得意忘言),只不過當這種落差本身以適當的方式呈現時,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因此,「詩意」可說是一種在適當的時機出現於適當的位置的一種言不及義,是創作過程中常見的一種刻意的操作(實際上也不一定...),是一種有益的曖昧。


































老子 《道德經》中有云:「" 道 "之唯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在上述的語句中, 老子 所指涉的對象當然就是「道」了,只不過,若我們將這句闡釋挪用於說明「詩意」之為物,卻是相當貼切的一種定義。

所謂的「詩意」,不正就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嗎?

詩意之為一種表達,其特色就在於這表達自身所帶有的曖昧恍惚、難以確認、捉摸不定的特質,不是嗎?

當一個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象徵(其中有 " 象 " )處於一種恍惚狀態中,這就是詩意。

當一個意指處於一片薄紗之後而難以被確認時,詩意不就正是處於一片恍惚之中的 " 物 "嗎?(其中有 " 物 " )

(附帶一提,《道德經》中的許多語句簡直就是一種萬用的闡釋,不論怎麼挪用就是可以說的通,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故,恍惚與曖昧就是詩意的必要條件。


這裡在插播一下「詩意」的名稱所謂何來。

所謂的「詩」,一般來說以抒發內心感受為主要目的(少數的詩不是如此),而內心感受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因為極度抽象曖昧而難以言說之物,在加上作為表達工具的語言又是一個難以做出完全貼切的表達的工具,因此之故,「詩」在以產生詩意為目的上,是一種最"輕鬆"就可以達成的選擇。(偷懶?)





謎語與詩意

既然「詩意」是評論種種創作作品的一種恭維,那麼正代表了詩意本身的存在具有正面的意義,所以才成其為一種讚美,那麼,「詩意」的存在意義是什麼?為什麼人們需要這個東西?沒有詩意不行嗎?

暫時離題來說說「謎語」這個玩意兒吧。

謎語,本身是一種遊戲,因為人們喜歡遊戲,所以發明「謎語」來自娛娛人。

謎語的樂趣來自於何處呢?

所謂的謎語,特色就在於「說似一物即不中」,一個好的謎語,必須盡可能的滿足於讓每一被提出的答案都看似正確卻又稍有不足,而最終極的謎語,即是一個讓所有答案都相當接近全壘打牆,但卻又沒有一球能夠越過牆外。(也許這種謎語實際上不存在)

因此最好的謎語將會是一個「如似萬物卻又說似一物即不中」的難題。

作為一個心智遊戲的謎語來說,每一個答案皆看似是答案這一點,確保了有利於吸引越多玩家參與時所需的低進入門檻這個條件,而每一個答案皆不可能是完全正確之答案這一點,確保了謎語本身所提供之趣味性的長存。

我想多數人都有玩電玩遊戲的經驗,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電玩遊戲必然是低進入門檻,但是每次總是差那麼一點點就可以過關的這種遊戲,換句話說,一個遊戲本身的容易上手與適當的難易度直接影響了對於玩家的吸引力。

而所謂的「詩意」,對於人們的心智來說,就如同一個謎語遊戲,存在的意義就來自於所提供的趣味性。





詩意雖然提供了一個意象,但是這個意象卻是觀者所主觀想像出而且加諸其上的一種詮釋,由於如同謎語一般的詩意本身是一個「說似一物即不中」的懸而未決的狀態,因此一個詩意能夠容許各種詮釋的同時存在,但是又無一中地。

事實上,與其說詩意提供了一個意象,倒不如說詩意所提供的是一個讓各種意象能夠同時存在的一種前提、一個可能性、一個發揮的空間。

正如同謎語只提供問題而不提供答案這個規則一樣,提供答案是答提者的責任,不是謎語自身的責任,謎語只提供一個能夠容許越多看似答案的答案存在之必要空間,僅此而已。

因此,被詩意所容許的種種意象總時處於一種變動中的狀態,一個永遠尚未被確定的對於某抽象文本之可行的詮釋,換句話說,詩意是一種處於動態的詮釋文本,而非永恆靜止的確切意念。

一個具有良好詩意的創作,總是能夠主動的引發人們心中想像力不自覺的開始運作,但是卻並非人人都喜歡這種心智遊戲。

在一般人認知中的科學家,或對於理性思維過度執著的那種人來說,這種曖昧不明的表達方式簡直是一種莫名其妙的選擇。(這是為了方便說明之故,實際上不見得是如此)

在某些人的觀點中,刻意的做出一個容易讓人誤解的表達,是一種應當極力避免之的"錯誤"才是,應當要如同數學一般做出一種完全精確、完全的將所有曖昧徹底排除的一種 " 唯一的 " 表達才是。(所以數學作為表達工具來說,確實是一種 " 非詩意 " 的絕對性表達)

不過既然抱持這種觀點的人士,本身就不太會主動的接近藝術創作之故,所以也許創作者只要照顧好那些能夠適當的沉浸在這種遊戲中的受眾也就可以了。



































抽象化、抽象化、再抽象化‧‧‧‧‧‧

為了詩意的緣故,將一個創作文本所欲表達的涵意加以抽象化後成為一種具有詩意的意象,這種過程可說是創意人士狗改不了吃屎的習性。

這當然也是總有某些人會抱怨:「‧‧‧‧‧‧看不懂。」的主要原因了。

但是對於相當高比例的創意人士來說,仍然是義無反顧的一路搞下去,畢竟那些「看不懂」的人士總要為自己的「看不懂」付一點責任吧。

隨著一個人的年齡增長,我們所追求的遊戲也總是伴隨著難易度的直線上升。

對於一個比較成熟的心智來說,難易度太低的遊戲總是引不起興趣又無趣幼稚的。

對於一個年紀較輕的設計師來說,做出的設計往往也確實是比較具象的設計,而隨著年齡與心智的成熟,設計也越發抽象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

但是如此一路發展下去(從歷史觀點來看就是如此),當抽象化達到了某一門檻之後,恐怕就要面臨被指控為「胡搞」的批判了。

那些被認知為是一種「胡搞」的創作,真的是胡搞嗎?

實際上即使是,創作者恐怕也不會承認,畢竟這種指控是永遠無法以適當方式加以證明的,對吧?









4 則留言 :

  1. “完美”遥不可及,那就“未完成”吧。

    回覆刪除
  2. 油画的发展可以说明抽象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不可以理解成:人对人或者自身认知程度的加深。诗意就可以理解为:高层次的认知。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應該說人類藝術的歷史進程本身也呈現了人類心智的往高處發展的必然傾向,這樣說大致對吧。

      刪除
  3. 您好,非常欣賞您對於「詩意」的解讀!我將您的文章轉載於臉書的教學社團中,如有不妥還請您再回復告知,屆時定當立即刪除,謝謝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