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理論學說在不同創作領域之間的流動

習慣大量觀察接收設計、藝術等等領域資訊的人士應該會發現一項事實~「這些東西背後似乎隱隱約約存在著某種共通的類似思想在其中」。

這個觀察確實沒有錯,事實就是這樣。


這篇文章會試著解釋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而理解這些東西當然對於設計是有幫助的。


所謂的「不同創作領域」指的是什麼意思?

指的當然就是以「創造」為主要工作內容的那些領域,只要是具有"無中生有"性質的專業領域都可算在內。

主要當然就是本身解釋範圍相當大的~「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是一個統稱,其下通常包涵了~「繪畫」。






















「雕塑」~


























「舞蹈」~


































「文學」~















「音樂」~























「戲劇」~















「電影」~




















當然還有其他諸如~「建築」、「攝影」、「設計」、「工藝」等等專業領域都大致上可以算在內,也就是本篇文章所指的「創作領域」。

(這裡的分類是以"創造的有無"為主要的分界點)



理論學說從哪來?

關於種種「創作」與「理論學說」之間的關係請看這篇舊文,這裡不再贅述。

實際上這些被利用於各種創作領域的理論主張往往不是創作圈內部人士所提出的,而是學術圈的人士。(當然有某些重疊)

譬如說我們在各種創作領域經常聽到的一些:「寫實主義」、「自然主義」、「形式主義」,近代的「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通常都是一些位於知識體系上游階層的學者所提出來的。


















一個理論、各自表述?

事實上這些理論學說的主張以某種角度來說是"活的",也就是說~「它們會進行"演化"!」。


































其實也不是類似於生物的自行演化,而是透過某些人為的刻意操作而改變。

接觸到這些理論學說的人們總是會為了自身的立場與利益而刻意對這些理論學說做出一些人為的操作,再加上這些理論學說本身通常就是由一些深奧難解、曖昧模糊的內容所組成,因此也造成了這些東西在個人詮釋上具有相當大的自由空間。

例如說以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來說好了,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納粹將這個理論其中的「適者生存」的主張拿來當成對猶太族群進行種族屠殺的理論依據,這是相當顯著的一個案例。

而創作領域內部的人士當然也會對於這些理論學說進行一些"變造",好讓這些東西符合自身專業領域的需求條件,然後利用這些理論學說做出一些實際的應用。




不同創作領域之間的階層關係

這是以不同創作領域之間進行創作時對於現實條件的考量來解釋的,尤其是其中的「自由度/商業性質」來觀察。

一般來說,若某個創作領域的商業性質越低,代表其中的創作自由度也越高。

假設我們以「純藝術」與「設計」這兩個創作領域來比較的話,毫無疑問就是「純藝術」的創作自由度明顯來的高。

而若是將範圍侷限於「各個設計領域」之中來比較呢?

答案當然就是「建築設計」的自由度最高。



建築設計領域與其他的設計領域其實在屬性上有明顯的不同。

以工業設計為例好了:工業設計在過程中往往必須考量例如品牌的定位、消費者的價值觀、習性,成本、時間因素、功能、價格等等不計其數的"束縛",而相對來說建築設計的領域只要與設計相關具有決定權的少數人認可就可以進行下去。

因此,依據各個創作領域的自由度高低就可排列出一個上下階層關係,(由上至下)大致上可以是~「純藝術」、「建築設計」、「其他設計」、............。

這個關係當然只是粗略的表述,不用太斤斤計較.......。




理論學說如何在不同創作領域之間流動?

當然是由創作自由度比較高的領域往自由度低的領域來流動。

當一個理論學說被某個領域人士所接觸時,為了使符合外在條件而能夠加以利用,總是不得不對這些東西做出修正、調整,使這些理論學說能夠被運用來創造價值。

一個最接近原始面貌的理論學說本身總是擁有最堅實的立場、最純正的血統、最高的說服力。

因此對於這些東西進行"變造"的手段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妥協。

所以這些理論學說總是由創作自由度高的領域漸漸往自由度低的領域移動。

越是往下游領域移動,這個理論學說本身就越是偏離原貌,利用價值越來越低,甚至到最後變得面目全非的案例也不少。(被玩殘了?)




這與我何干?

當然有關係,否則就不會有這篇文章了........。

一般來說對於多數大眾人士,由於各自處在相同的時代背景之下,因此這些理論學說總是會悄悄的潛入我們的思想、價值判斷標準、思考模式之中。

試問若是一個設計與它所面對的群眾都是位於一個相同的思想框架之中,那麼言下之意代表了這些東西都具有某些共通的基礎、共通的價值觀、共通的思想模式。

那麼這個設計在眾人眼中的接受度與評價自然也會比較高,不是嗎?

請想像一下我們把一個中古世紀的設計搬移到現代,或是把當代的設計搬移到中古世紀,這些設計的評價會如何變化?



我知道有部份讀者以為我是建築設計領域內部的人士,但是其實我並不是......。

因為這個Blog的內容常常出現許多建築設計方面的東西,因此自然讓人做如是想.......。


現在各位應該知道為什麼經常會在這看到許多建築設計方面的東西了~「因為我知道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在那兒!」


我個人認為,若一個設計師希望能夠接觸到一些位於時代尖端的先進思想概念,好幫助自己的設計能夠產生價值,下面這兩個創作領域相當值得貼近身子仔細觀察~

一是正統藝術的領域,

另一是建築設計領域!

因為那裡是「上游」,是有「價值」的東西集中的地方!



不論你是哪個設計領域的人士,密切觀察上述的領域一定會讓你得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至少我是這麼相信的啦.........)









7 則留言 :

  1. 對於您的文章我的理解如下:一,要有牢靠的專業基礎做後盾;二,要時時把握潮流的動向,不要落後于風向。不知道理解對了沒?

    回覆刪除
  2. Re: DarkChocolate <9119589147973587471>

    大致上可以這麼說。
    不過也不要"盲目的"追隨潮流。

    回覆刪除
  3. 不能理解为什么建筑的自由度比工业设计高,建筑设计不是也要考虑那些么?因为对建筑不太了解,博主能不能再比较得详细点?谢谢...

    回覆刪除
  4. Re: 匿名 <3634388841273528550>

    建築不是消費性產品,也不需要大量生產。
    建築這"產品"也沒有所謂的「品牌」,所以不需要考慮那些相關問題。
    與其他設計領域的設計作品來比較,建築設計本身的限制比較少(以層面多寡來說)。

    回覆刪除
  5. 我想詢問關於這邊指的"正統藝術"的領域為何...?
    因為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寫的都不太清楚,
    可以請博主解釋詳細一點嗎?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純藝術」(Fine Art) ,我的解釋大概是~「不以商業目的而創作的藝術」,簡單的說就是"無用"的藝術,除了藝術價值之外不具有其他方面的價值,所以沒有"用處"。

      如果要說精準的定義的話,恐怕是見人見智,而且我也對所謂的「定義」毫無興趣......。

      來看看 Wiki 的說明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ne_art

      刪除